111年朱寶熙紀念獎

 

得獎人 許榮鈞 事蹟簡介

永久會員許榮鈞先生,民國58年生,民國80年自國立清華大學核工系畢業後,進入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服務,同時於民國91年取得國立清華大學核工所博士學位,任職同步輻射中心期間任組長、計畫主持人,民國100年受聘於清華大學核工所,任所長職務,於核能研究教學工作近20餘年表現卓著,相關具體事蹟如下述:

國立清華大學核工所許榮鈞教授,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專長為輻射遷移計算與應用、保健物理、反應器物理、醫學物理,自清華取得博士學位後即任職於新竹同步輻射中心,後經江祥輝教授邀請而返回清華執教。研究生涯中一路功勳卓著,除推導逾30名博碩士並撰有論文近百之外,其領導之團隊所建立之輻射度量、評估與計算技術,不論是在醫學物理、航空劑量、反應器安全乃至於後端營運之中期貯存等皆為國內聞名且同時受業界與主管機關認同之單位,各項產出技術與報告亦已成為國內外比對與參考之圭臬。

許榮鈞教授於任職於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研究所從事教學、研究和服務工作,自民國100年返校任職的短短10年,已指導逾30位博碩士生,其領域涵括宇宙射線、航空劑量等背景輻射研究以及假體劑量評估設計、BNCT射束品質確認、治療劑量評估與監控之醫學物理領域等原子科學新興領域外,對於傳統核子工程更具完整核子或可發生游離輻射裝置/設施(包含:反應器、加速器、廢棄物處置場、乾式貯存設施、運送護箱)亦有完整且豐富的研究經歷。

於乾式貯設施方面,其團隊所建立之混和式(Hybrid)輻射劑量評估技術,可以應用於任一設施之輻射評估使安全分析或管制工作在 可接受之計算時間內,可以藉由一次性的評估將任一設施/護箱或可發生游離輻射裝置至廠界之劑量進行評估,以獲得更為精確之輻射分佈。此外,其團隊所開發之技術,透過不同模式中考慮或捨棄輻射傳輸途徑之技巧,進行輻射場之疊加或相減,進而瞭解任一設施因為直接輻射、滲流、天空散射與地面反射等途徑之貢獻,除可進一步瞭解際劑量之分佈外,更可將各傳輸途徑之貢獻比例作為屏蔽改善、管制或監測之依據,對於我國設施運轉、除役所需之廢棄物管理極具貢獻。

此外,清華大學目前聞名海內外的硼中子捕獲治療技術,實是奠基於清華厚實之核工基礎,方可在複雜的混和輻射場下,精確的監測所供應之中子通量,並將其轉換為病人所接受之治療劑量。許榮鈞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自BNCT開始,即肩負射束特性研析、監測系統開發、校準及品質確效之重任,實為BNCT治療之準繩,亦是目前清華BNCT得以成功之基石。此外,其團隊所訓練之學生,不僅得以擔任上述重責之工作,各學生之博碩士論文更持續性的對目前BNCT之不足持續精進。

而在宇宙射線與飛航劑量等領域之研究上,其團隊開發有台灣第一套的飛航輻射劑量評估程式NTHU Flight Dose Calculator,其準確性與程式功能不僅已獲得國際學術期刊之同儕認可。歐盟輻射劑量組織EURODOS (European Radiation Dosimetry Group)更正式邀請其團隊參加國際飛航輻射劑量評估程式的比對:EURADOS WG11 Task1: Comparison of Codes Assessing Radiation Exposure of Aircraft Crew due to Galactic Cosmic Radiation,由此亦可證實許榮鈞教授與其帶領團隊之實力。

綜上所述,我等俱認為許君無論在硼中子捕獲治療、原子能教學研究、輻射防護與度量、乾式貯存設施安全管制等項努力不懈外,更有卓著貢獻,符合「朱寶熙紀念獎」第一條第1款:『在核能學術上或核能工程上有顯著成就、重大發明或有價值著作者。』之資格,特此推薦。